骨髓增生性腫瘤病友 骨鬆性骨折風險高出兩倍-丹麥30年研究揭示潛在危機
- admin36932
- 2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19分钟前
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部 劉亦修醫師
一項涵蓋超過30年、追蹤逾34萬人的丹麥全國性研究發現,罹患特定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病友,其髖部骨折風險明顯升高,最高甚至超過一般人口的兩倍,突顯骨骼健康在血液腫瘤照護中的重要性。

三類MPN病友骨鬆性骨折風險顯著升高
研究聚焦於三種常見MPN疾病,包括: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
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研究團隊利用丹麥全國健康資料庫,分析1980年至2010年間共7,595名MPN病友,並與近34萬名年齡與性別相符的對照族群進行比較,追蹤時間最長達30年,直到首次骨質疏鬆性骨折、死亡或移民為止。
研究重點發現:
🔸整體骨折風險提升倍數
ET:增加1.19倍
PV:增加1.82倍
CML:增加2.67倍
🔸五年內髖部骨折機率
ET:3.01%(對照組為2.46%)
PV:4.74%(對照組為2.46%)
CML:4.64%(對照組為1.69%)
MPN的骨鬆性骨折主要集中在髖部,部分病友也出現手腕與上臂骨折風險上升。此外,研究顯示MPN病友的共病負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酒精相關疾病)普遍較高,這些亦為已知的骨鬆性骨折危險因子。然而,即使在統計上排除這些干擾變數後,MPN病友的骨折風險依然顯著偏高,顯示疾病本身即可能是骨質劣化的直接原因。

MPN的骨鬆性骨折原因:慢性發炎可能是關鍵機制
研究團隊指出,MPN疾病常伴隨骨髓慢性發炎狀態,可能導致破骨細胞活性上升、骨質流失加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病友接受現代治療,如CML病友自2000年起廣泛使用標靶藥物「酪胺酸激酶抑制劑」,其骨鬆性骨折風險與治療前仍無明顯差異,顯示現有治療手段未能有效改善骨骼脆弱問題。
研究意涵與臨床建議
這是全球首度針對ET、PV與CML三類MPN疾病進行的大規模骨鬆性骨折風險流行病學研究。研究團隊呼籲臨床醫師應將骨鬆性骨折風險納入這類病友的長期照護規劃中,包括:
定期骨質密度檢測
評估生活型態與營養狀況
採取適當的預防性骨折治療
結語
研究第一作者、Sarah Farmer 醫師指出:「這並非治療副作用,而是疾病本身對骨骼穩定性造成的潛在威脅,我們希望這項發現能促使醫療體系更加重視MPN病友的骨骼健康,從預防角度加強管理。」
Reference:
Farmer S, Horváth-Puhó E, Vestergaard H, Hermann AP, Frederiksen H. 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and risk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Br J Haematol.2013;163(5):603–610. doi:10.1111/bjh.12581

此衛教資訊只供衛教目的使用,任何疾病治療及專業知識應請教照護您的醫師及護理人員。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