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研究揭露「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現況 年輕病友血栓復發風險高

  • admin36932
  • 9月1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長庚大學醫學院公衛科 陳明岐 教授


我們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全民健保資料庫,揭示了台灣「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友的真實世界現況。此為「兩年的橫斷式研究」發現年輕病友即使接受治療,仍存在較高的血栓復發風險,顯示臨床治療上應該更積極監測病情發展。此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7月刊登於國際期刊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Hematology


什麼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簡稱 ET),又名本態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種少見的骨髓增生性腫瘤,會使體內血小板異常增多,進而增加「血栓 (thrombosis)」與「出血 (hemorrhage)」的風險,少數病友還可能惡化成「骨髓纖維化 (myelofibrosis)」或「急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e

研究重點發現

  • 於 2020–2021 年間,台灣共有 4,503 名 ET 病友,盛行率約為 每 10 萬人有 19.3 例,其中女性占六成

  • 整體平均年齡為 58.1 歲,其中60歲以上者占49%

  • 二年的研究期間約有 3.8% 的病友發生血栓,而有血栓史的病友則有高達三成的血栓復發機會

  • 二年內約有3.2%的病友病情惡化,包含 2.6%進展為骨髓纖維化與0.6%急性白血病

  • 最常使用的治療藥物是 羥基脲(46.8%) 與 安閣靈(30.2%)

  • 相較於年長病友,年輕病友(60 歲以下) 不僅平均用藥劑量較高,血栓復發率亦較高。


對民眾的意義 研究團隊指出,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年長病友的血栓復發率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年輕病友的血栓復發率卻依然偏高,這提醒醫師與病友需更積極地監測與管理病情的進展。此外,有血栓史的病友,是屬於高風險血栓族群,應更積極遵循醫囑與定期追蹤,並維持適當治療。

ree

專家呼籲 本研究提供了台灣 ET 現況的第一手大數據資料分析。研究團隊表示,希望藉由這些資訊,提升社會大眾與醫療人員對 ET 的認識,並加強個人化的治療策略,以降低血栓與疾病進展的風險。


健康提醒

  1. 如果您出現原因不明的頭痛、視力模糊、手腳麻木、容易瘀青、視覺障礙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

  2. 平時健檢應包含血液檢查,若發現血小板數目過多,應盡早至血液科就診。

  3. 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有助於降低併發症風險。



參考文獻:

Yu MS, Yu LH, Huang SH, Tsai TH, Lin AJ, Prchal JT, Chen MC, Lee KD. Real-world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atterns in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aiwan between 2020 and 2021. Ther Adv Hematol. 2025 Jul 28;16:20406207251359651. doi: 10.1177/20406207251359651. PMID: 40735147; PMCID: PMC12304635.




ree

此衛教資訊只供衛教目的使用,任何疾病治療及專業知識應請教照護您的醫師及護理人員。

留言


                                             © 2020 PharmaEssentia.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使用Cookie,當您使用本網站時則表示您同意本站法律和隱私頁面所述的Cookie政策條款。

如要轉載使用,應事先經本網站或其權利人之合法授權,不得擅自重製、傳輸、改作、編輯或以其他任何形式、基於任何目的加以使用。為了尊重授權使用之智慧財產權,非本網站所有之資訊,本網站附原始來源出處,如需引用該等資料,利用人應自行與該權利人接洽。

PharmaEssentia_logo_綠底.png
zh-Hant.png

加入MPN官方line帳號
將提供最新資訊給您

bottom of page